您的位置:首页 > 标准化服务 > 知识园地

特稿:乡村振兴对标准化的新要求

来源:   作者:   人气:   日期:2021-03-01

一、完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

完善乡村振兴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客观反映乡村振兴进展的指标和统计体系,把建立评估考核标准体系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衡量尺度和手段工具,反映了以标准化助力“三农”发展的实践经验和发展趋势,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标准化提出了全新的总体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应把完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作为一项紧迫的重大任务,加强与农业农村等部门的统筹协调,积极推动贯彻落实。紧扣我国社会矛盾转化在乡村的体现和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要求,以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问题为导向,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现代化总目标、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的认识,掌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保障体系,确保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的正确方向。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外乡村建设有益经验,总结农业标准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实践探索,按照GB/T 13016《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加强调查研究,在《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基础上,按照需求抓紧有关标准立项,尽快将成熟的地方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形成有机联系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框架,并不断维护改进,以完善的标准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技术引领和方法路径。

二、用标准引领乡村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市场监管部门应在完善乡村振兴标准体系中突出产业兴旺这一重点,按照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特征,对乡村振兴农业标准、林业标准、畜牧业标准、渔业标准、手工业标准、工业标准、服务业标准进行系统研究,加强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初级农产品、种植养殖等技术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制定。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变化,农村传统手工业纺织、缝制、蜡染、编织、轧花、剪纸、宫灯、农具打制、玩具、饰品、特色工艺品制作等市场活跃现象,强化标准规范和传承;对农产品加工工业、特色产品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集贸市场等生产经营与管理,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对乡村土地翻耕、播种、灌溉、收割、农用物资供销、建筑、养老、旅游、餐饮、红事白事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农村物流、配送、电商、快递、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和产权流转交易等新业态加强标准引领和提升。

三、用标准推动乡村生态宜居

乡村的原始山水林田湖草是天然的生态资源,耕种活动是最生态的循环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强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统筹协调,放眼可持续发展大环境的质量控制,突出对土壤、山体、树林、植被、地上地下水、空气等绿水青山自然资源进行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标准研制;出台国家公园、生态景观、园林、防护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水域、滩涂、天然林、草原涉及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制定实施乡村煤电、煤改气、工业污染物排放治理、清洁能源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催生剂、农膜等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化处理,农作物秸秆还田和无害化再生处理、畜牧养殖废弃物再利用、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技术标准;把重视村容村貌生活环境治理与维护,关注乡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综合治理、垃圾和废弃物处理、清洁卫生、除四害、绿化美化亮化、环保取暖等细微事项,制定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人居环境标准,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用标准传扬乡村乡风文明

人类文明起源发祥于乡村,衣食温饱来源于乡村,未来发展须臾离不开乡村。源远流长的华夏耕织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彰显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需要文化的滋养浸润提振精气神,需要以科学的精神文化凝聚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价值观,需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孕育良好的道德风尚。要研究制定乡村公共文化标准体系,以标准传承、倡导和弘扬乡风文明。对乡村文化结构要素进行全面梳理,明确乡村文化标准体系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乡村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标准,让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化古迹、农业遗迹等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间节日、民俗活动等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下去,让乡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让传统的优秀耕织文化遗产在与现代文明要素结合中展现新时代魅力与风采。强化对乡村价值理念和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标准的研究,既塑形更铸魂,推进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数字广播电视、电影放映厅、公共体育健身设施落实标准要求,提炼传统礼俗、公序良俗、伦理道德、家庭慈孝、邻里诚信、俭朴清廉、家风民风等体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淳朴规范转换为标准,以标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的确立和良好道德风尚的弘扬。加强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节日民俗、武术杂技、文体演出、自娱自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和文化新业态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和引领,增进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

五、用标准保障乡村治理有效

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进农村基层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应建立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体系,着眼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县乡政府实施包括行政审批在内的政务服务标准化。建立健全基层政务服务标准体系,通过制修订标准,为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提供指南和规则,厘定行政权力范围、划定责任边界、明确各类职责岗位施政行为组成要素及其要求,有效防止履职越位、错位和缺位,避免出现管不该管的事费力耗时无效等问题。总结基层政务服务领域科学、技术和经验综合成果,对工作过程客观分析,对既定的政府履职事项进行分解,细化为具体的业务环节、具体的岗位操作要求,删繁就简、优化程序、再造流程,压减办结时限,减少市场主体跑办频次,降低行政性制度性成本,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优化营商环境,便捷快速高效激发市场活力。注重推进乡村行业规范、社会组织章程、村规民约、乡俗习惯等社会规范建设,形成市场的、文化的、习俗的整套完善的社会治理规则,为乡村社会治理自我调节、自我治理和有序竞争提供共同遵守的契约和规则,引导各类资源配置涌向优质高效的社会组织,自然实现优胜劣汰,获得社会治理最佳秩序。鼓励乡镇村庄在处理社会事务中把民主协商、约定俗成的传统习俗和乡规民约转化为标准,自愿制定团体标准,进行自我激励和约束规范,有序保障农村的安全稳定。发挥农贸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在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无毒无公害无污染产品、保障产业生产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自主制定企业标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六、用标准促进乡村生活富裕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市场监管部门应积极寻求标准化与保障改善农村民生的切入点,为促进农民生活富裕提供标准支撑。围绕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对农用物资、农产品、供应农村消费品、农贸市场管理、乡村旅游等消费产品,农村交通物流、水利、能源、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就业均等、农村劳动力转移、乡村就业服务、农村就业质量等保障体系,农村教育、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社会保障、防灾救灾减灾等公共服务,加强全面标准化研究,建立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以标准的实施提升农村消费理念和质量水平,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解决就业和收入保障弱项,为农业农村农民的生活富裕和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标准基础。

这篇文章不错,赞哦! ()